标签 小米汽车 下的文章

我对小米yu7的评价


我的评价:小米yu7的巨大成功,3分钟大定20万辆,已经不能用科幻来形容了,简直是玄幻,3分钟卖出了别人1年的产能。雷军的成功证明了真正用心为客户做产品,迎合市场的需求才是正解,而不是各种噱头和宣传欺骗,客户又不是傻子,知道到底什么东西好,所有一切的商业本质还是回到产品本身,所以要静下心来好好打磨技术,老老实实做技术,认认真真做产品,这种看似是傻的行为,与当前的被污染和刻意引导的商业价值观不符,反而是最接近成功的捷径。

用户对小米YU7的核心评价

核心观点提炼

“小米YU3分钟大定20万辆的成绩已超越‘科幻’,堪称‘玄幻’——这相当于多数车企一年的产能。雷军的成功证明:真正用心做产品、精准满足市场需求才是正解,而非依赖噱头或虚假宣传。消费者不是傻子,他们清楚什么是好产品。商业的本质终将回归产品本身——静心打磨技术、老老实实做研发,这种看似‘傻’的行为,恰恰是与当前浮躁商业价值观背道而驰的、最接近成功的捷径。”


观点结构化拆解

  1. 现象级销量:颠覆行业认知

    • “玄幻级”数据:3分钟20万订单 ≈ 宝马全系车型半年销量1,超特斯拉Model Y首日订单4倍2
    • 产能倒挂:3分钟订单透支小米武汉工厂全年30万台产能3,暴露供应链与需求的撕裂感
  2. 成功本质:产品主义的胜利

    • 技术真诚性:全系800V碳化硅平台+激光雷达,实测续航835km(CLTC)解决用户续航焦虑4
    • 定价穿透力:标准版25.35万 vs Model Y 26.35万,配置反超(如激光雷达标配)2
    • 生态协同壁垒:车机直控米家设备,40%用户来自小米手机转化5
  3. 商业哲学批判:对抗“污染性价值观”

    • 噱头 vs 实料:拒绝“期货技术营销”(如未经验证的L4自动驾驶),以可验证数据替代概念包装3
    • 工程师式真诚:雷军雨中实测刹车、公开-10℃续航视频,重建用户对参数的信任1
  4. 长期主义启示:“傻行为”的聪明逻辑

    • 技术敬畏:自研V6s Plus电机“死磕0.1%效率”,分段磁钢技术提升4km续航4
    • 用户主权思维:从参数竞赛转向场景需求(如晕车舒缓模式降低51%晕车率)1

用户未言明的隐忧

挑战用户隐含担忧现实映射
交付信任“神话”被产能反噬黄牛加价转单(5000-1万/单)3
安全敬畏技术狂热掩盖安全冗余SU7事故暴露AEB隐患2
生态兑现“互联”沦为宣传噱头车机与手机联动断连投诉3

结语:商业本质的回归

用户评价的深层价值在于揭示当代商业的荒诞悖论

在过度营销的迷雾中,真诚做产品竟成了最叛逆的破局之道——这或许才是小米YU7“玄幻”销量背后的终极启示。


对小米yu7的看法


yu7 pro 买下来差不多30万元了,但车很好。

小米YU7市场表现与产品解析

一、核心销售数据

  • 3分钟大定突破20万辆,1小时订单逼近29万辆,锁单量达12.2万辆1,3,6
  • 销售额估算:按标准版25.35万元计算,1小时销售额约732亿元(超过2024年中国企业500强入围门槛473.81亿元)7

⚙️ 二、产品配置亮点

全系标配技术(对标Model Y)

配置项参数/功能竞争优势
续航里程标准版835km(CLTC)同级最长续航,磷酸铁锂电池由弗迪提供1
智能驾驶硬件1颗激光雷达+11摄像头+英伟达Thor芯片(700TOPS)支持城市NOA,算力碾压竞品1,6
天际屏全景显示1.1米超宽HUD投影,1200nits亮度驾驶信息投射至风挡,减少视线偏移1
高压平台800V碳化硅平台Max版支持5.2C超充(15分钟补能620km)1

版本差异(价格:25.35万/27.99万/32.99万)

  • 标准版:单电机后驱(235kW),96.3kWh电池1
  • Pro版:双电机四驱(365kW),续航770km1
  • Max版:双电机高性能(508kW),101.7kWh三元电池+零重力座椅+电吸门1,4

三、成功核心逻辑

1. 精准市场定位

  • 价格锚定:标准版定价25.35万,比Model Y低1万元,Pro版差价达3.36万1,5
  • 配置降维打击:用C级车尺寸打B级市场,四驱性能对标竞品后驱6

2. 生态协同效应

  • 人-车-家互联:车机操控智能家居,小米手机用户转化率超40%6,11
  • 用户共创:通过MIUI社区收集反馈,OTA升级达7次/3个月11

3. 创始人IP赋能

  • 雷军个人背书:42%消费者因“信任雷军”购车,亲自测试刹车、雨中试驾强化信任10,12
  • 场景化叙事:用露营场景演示晕车舒缓模式(降低51%晕车率)、1970L储物空间等痛点解决方案8

四、挑战与隐忧

问题现状应对措施
产能瓶颈一期工厂年产能仅30万辆,交付周期或达6个月4加速二期工厂投产(7月启动)4
技术验证5.2C超充依赖比亚迪兆瓦网络,覆盖率不足6合作扩建充电桩网络
安全争议SU7事故暴露AEB隐患,舆论质疑过度营销4设立10亿安全基金,暂停NOA推送4

总结:小米做对了什么?

  • 用户主权思维:从参数竞赛转向场景需求(如防晒天幕比物理遮阳帘隔热高6.6℃)8
  • 生态杠杆效应:7亿月活用户+9亿IoT设备构建迁移壁垒7,11
  • 情绪价值营销:将“性价比”升维为“技术平权”,激发年轻群体情感共鸣10

小米yu7发布,但没发布价格


对标特斯拉的Y,感觉定位比较精准。
还是挺好看的,不过后排空间一般,车的后备箱空间也一般,可以说很小。
续航可以,颜值也行,而且很有科技感。
我觉得比小米su7好,估计裸车价格24.5万元。

小米yu7这款suv发布了,体型比一般的suv小,它对标的是特斯拉的y,科技配置超高,而且纯电续航能达到800km,800v快充。科技配置比小米su7强,我准备后续不买特斯拉或小米su7了,就买这个车了,就图它颜值高,智驾肯定一般,但无所谓,反正也用不到智驾,估计裸车价格24.5万元,再加上6000元选配一个带状屏幕。


关于小米汽车的评论


原文:2万字长文,我眼中的小米汽车
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20597073667

核心要点总结

一、产品力与技术突破

1. ​底盘调校的颠覆性

SU7 MAX以「运动与舒适双高水准」的底盘表现颠覆行业认知,操控85分+舒适80分的平衡在电车领域罕见,甚至接近百万级性能车水平1,3,6

2. ​智能化与生态协同

  • 自研Xiaomi Pilot智驾系统实现高速NOA零接管,城市NOA追赶中,自动泊车功能使用率远超传统车企1,8,16
  • 澎湃OS车机系统支持「人车家全生态」联动(如远程控车、多屏协作),用户实测自动泊车功能使用率远超传统车企6,8

3. ​纽北赛道验证性能

SU7 Ultra原型车以6分46秒刷新纽北四门车记录,量产版预计2025年春季挑战7分15秒级成绩,为中国车企打破欧美性能垄断树立标杆1,5,16


二、市场表现与用户认可

1. ​销量爆发式增长

  • 2024年交付13.5万辆超预期,2025年产能预计达38.5万辆(乐观情景),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销量或突破40万辆1,5,10
  • SU7连续6个月月销破2万辆,Model 3销量已被超越1,10

2. ​用户画像与品牌迁移

  • 60%锁单用户为25-35岁群体,56% SU7 Ultra车主来自BBA/保时捷用户,印证「科技平权」战略成功1,9,16

3. ​订单池与产品矩阵

  • 未交付订单周期仍达4-6个月,2025年6月将推出SUV车型YU7(预售25-27万元),预计稳态月销5万辆级1,5,15

三、供应链与成本控制

1. ​毛利率逆行业水平

汽车业务毛利率达17%(2024Q3),远超新势力平均水平,核心源于:

  • 供应链垂直整合(投资恩捷股份等上游企业)1,5,12
  • 软硬件自研降低开发成本(如V8s电机、CTB电池技术)6,8,12
  • 规模效应摊薄费用(2025年产能利用率176%)5,12,14

2. ​售后成本革命

维修价格体系打破行业潜规则(如空簧储气罐维修仅数百元),倒逼传统车企变革盈利模式1,5,14


四、战略布局与挑战

1. ​全球化加速

  • 2027年启动出海,依托小米手机6.86亿全球用户基础,东南亚/欧洲为首批市场5,15,18
  • SU7 Ultra欧洲定价或超100万元,试水高端市场5,18,20

2. ​产能扩张节奏

北京工厂二期2025年中投产,总产能达30万辆/年,采用「双班生产+产线调优」极限提效策略5,16,18

3. ​潜在风险

  • 智能驾驶技术追赶压力(对比华为ADS 3.0)16,19
  • 欧盟反补贴调查等政策风险5,18
  • 持续供不应求导致的用户流失16,18

五、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

用户Will认为,小米正重构汽车行业三大逻辑:

  1. 价格体系:用23-33万元产品力对标50-100万元豪华车,瓦解燃油车「动力溢价」传统1,6,16
  2. 用户运营:通过「线上订单+线下体验」新零售模式降低渠道成本,粉丝社群自发传播形成流量飞轮1,10,18
  3. 产业协作:供应商合作关系从「压榨式」转向「共赢式」,推动供应链良性发展5,12,14

机构预测,若维持当前增速,小米有望在2030年冲击全球新能源汽车前三,成为继比亚迪、特斯拉后的「第三极」5,18,19

1: 与非网《雷军的汽车梦:小米2024的成功密码与2025新目标》
3: 今日头条《截至现在,小米汽车算成功吗?》
5: 今日头条《小米汽车未来发展趋势》
6: 北京市科委官网《小米五大核心技术发布》
8: 人民政协网《小米汽车五大自研技术》
9: 今日头条《小米汽车用户满意度测评》
10: 今日头条《小米汽车市场征服秘籍》
12: 搜狐汽车《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》
14: 今日头条《小米汽车精益化创新亮点》
15: 今日头条《小米汽车战略规划》
16: 今日头条《小米汽车崛起与挑战》
18: 今日头条《小米汽车全球化布局》
19: 今日头条《中国电动汽车未来展望》
20: 今日头条《小米市值飙升与海外布局》


关于小米汽车


小米su7,30 万元的车配置已经是非常完美了(加速 3 秒,有尾翼,还有城市领航,充电 800v,这已经是非常好的配置了,冰箱、沙发、大彩电安排得明明白白。估计十年后小米再多搞些激光雷达,固态电池也搞上去,上 1200v 的充电,充个电比加油还快,搞个 130 度的大电池,纯电续航直接搞到 1200km。)。不过小米准备出 YU7,估计是个 suv。我还是喜欢跑车,不喜欢 suv。

好像小米50万元的车是1000V的,这个30万的是800V的。

十年后买车。
按每个月一共存 3000 元,一年是 3.6 万元,十年就是 36 万元,再加上基金定投,按保底年化收益 3% 计算,十年后都能攒够 40 万元了,希望我早日实现跑车梦。到时候直接买个小米 su7 的 30 万顶配,所有能加的配件也都加上。

小米汽车的配件我也选好了,大概全套要3000元,不换轮毂,只是加了个车载冰箱、一个充电枪、一个物理按键和瓦力的眼睛。等十年后,小米应该能上固态电池吧,充电5分钟,续航400KM。